内容 |
 安徽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有中医肺病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痹病学、中医内分泌病学、针灸学、药用植物学、中医史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养生学、中医老年病学等,以下是具体名单一览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变动,以学校最新公布名单为准。 1、安徽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名单 安徽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一览表
序号 | 学科名称 | 学科级别 | 1 | 中医肺病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 | 中医基础理论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3 | 中医痹病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4 | 中医内分泌病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5 | 针灸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6 | 药用植物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7 | 中医史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8 | 中医疮疡病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9 | 中医养生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10 | 中医老年病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11 | 中药化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12 | 临床中药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13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14 | 中医药信息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15 | 中医传染病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16 | 中医“治未病”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17 | 中医文化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18 | 中医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A类)、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高峰学科Ⅲ类 | 19 | 中药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B类)、高峰学科Ⅱ类 | 20 | 中医内科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1 | 针灸推拿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2 | 中医基础理论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3 | 中医妇科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4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5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6 | 中医诊断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7 | 中药药理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8 | 药剂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9 | 方剂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30 | 中医外科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31 | 中医临床基础 | 校级重点支持学科 | 32 |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 校级重点支持学科 | 33 | 药物化学 | 校级重点支持学科 | 34 | 公共管理 | 校级重点支持学科 | 35 | 生药学 | 校级重点支持学科 | 36 | 药物分析学 | 校级重点支持学科 | 37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校级重点支持学科 | 38 | 药理学 | 校级重点支持学科 | 39 | 护理学 | 校级重点支持学科 | 40 | 中医康复学 | 校级重点支持学科 |
安徽省高峰培育学科:中西医结合、药学、针灸、智能中医药工程 2、安徽中医药大学简介 安徽中医药大学(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二期)建设项目,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支持高校 。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