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招生报考  高考复习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在此处输入要查询的高考复习资料:

 

汉字 之的7种用法 之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释义
    之的7种用法:代词,他,她;的;动词,往;这,此;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主谓结构中;用在句中,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之的7种用法 之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之”在古文中的用法
    1、动词,本义,出、进、发展。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2、动词,往,到,去。例句: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译文: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3、助词,表示之前后之交集,常可译作的。例句:马之千里者。唐代文学韩愈《马说》译文:能够日行千里的马。
    4、代词,他,她,它(们)。例句:人皆吊之。西汉刘向《塞翁失马》译文:人们都前来慰问塞翁。
    5、作宾语前置(倒装句)的标志。例句:何陋之有,先秦孔子《论语·子罕第九》译文:有什么简陋的呢?
    6、用在句末补足音节,无实义。例句:怅恨久之。汉司马迁《陈涉世家》译文: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
    7、用在句中(常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例句: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译文: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
    之的基本字义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随便看

 

大学招生报考网高考复习资料大全提供高考语文、数学、英语、政治 、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文综、理综等高考复习资料,是高考复习及应试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fe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6: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