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招生报考 高考复习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汉字 |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摘抄 有哪些重要内容 |
释义 |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并不是一道难度非常大的题目,你所需要的,除了切实掌握语文课本的课下注释,然后适当补充课外常识之外,就是要掌握正确的复习定位。古代文化常识不仅仅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知识点,在我们进行文言文阅读上也是可以应用上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常识知识,大家可以参考。 ![]()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年龄称谓常识: 1.襁褓 “襁褓”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如《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 指2~3岁的儿童。《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3.齿龀又称为龆龀,指儿童换牙,借指7~8岁的儿童。 4.总角、垂髫 指幼年儿童。“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红楼梦》) 5.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6.笄指女子十五岁。笄,女子成年之礼,犹冠男也。《礼记·内则》:“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 7.冠、加冠、弱冠 指男子二十岁。例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8.而立之年 三十岁。《论语》:“三十而立。” 9.不惑之年 四十岁。《论语》:“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0.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 五十岁。例如:“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论语》) 11.花甲、平头甲子 六十岁。天干地支顺次组合用于纪年,自甲子到癸亥,错综参互相配,故称花甲子或花甲。赵牧《唐诗纪事》:“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12.耆 六十岁。《礼记·曲礼上》“六十日耆。”《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13.古稀 七十岁。“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对联上下联所写年龄均为141岁) 14.耋七十至八十岁。《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 15.耄(mào) 八十至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16.期颐一百岁。 高中古代文化重要的常识 1社稷 蛇:土地神。稷:谷神。后用社稷代指国家。 2校、庠 序:属于乡学,地方学校。校:夏代学校名。序:商代学校名。庠:周代学校名。 3牺牲 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牺:色纯牲口。牲:体全牲口。 4太牢、少牢 太牢:用牛、猪、羊各一祭祀。少牢:用猪、羊各一祭祀。 5仓廪 仓:贮存谷的粮仓。廪:贮存米的粮仓。 6府库 府:贮存文书档案。库:贮存金帛财货和武器。 7封禅 封:天子登泰山筑圆坛祭天。禅:天子登泰山脚下梁父山筑方坛祭地。封禅仪式在中岳嵩山和东岳泰山中都曾举行过,自秦皇开始,至宋真宗止,共有六帝十次封禅泰山,其中汉武帝五次封禅 8邻(比)、里(闾)、族、党、州、乡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25家;四里为族,100家;五族为党,500家;五党为州,2500家;五州为乡,12500家。 9姓、氏 姓:以女子为传承中心,别婚姻,秦汉时期姓氏合而为一。氏,以男子为传承中心,明贵贱。 10名、字、号 名:出生三个月后父亲命名。名供长辈称呼,自称时表谦卑,直呼时表轻蔑。字:男子20行冠礼尊长。取字;女子15行笄礼取字,词义相近或相反。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或尊敬。号:自称。 11伯、孟、仲、叔、季 伯:嫡长子。孟,庶长子。仲,老二。叔,老三。季,最小。 12孟、仲、季 孟,每季的第一个月。仲,每季的第二个月。季,每季的第三个月。如孟春是1月,仲夏是5月,季秋是9月。 13孝悌、孝廉 孝:孝敬父母。悌:敬爱兄长。 14椿楦 椿:代指父亲。楦:代指母亲。椿萱并茂指父母健在。 15考妣 考:先父。妣:先母。 16失恃、失怙 失恃:丧母。失怙:丧父。 17丁忧、丁艰 丁忧:丁,遭遇。忧,居丧。丁忧指遭遇父母的丧事,又叫“丁艰”“丁家艰”。封建时代,朝廷官员在位期间,若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三年(一般为二十七个月)。丁艰:分丁内艰和丁外艰。丁内艰指母亲或祖母去世。丁外艰指父亲或祖父去世。 |
随便看 |
|
大学招生报考网高考复习资料大全提供高考语文、数学、英语、政治 、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文综、理综等高考复习资料,是高考复习及应试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