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招生报考 高考复习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汉字 | 水土流失的危害是什么 有什么措施 |
释义 | 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下面整理了一些水土流失危害及措施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 水土流失的危害性 1.冲毁土地,破坏耕田 尤其在丘陵地带,耕地主要分布在沟沿线以上的梁峁塬上,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 2.土壤剥蚀,肥力减退 按照一个大概的比例,在流失的地表土中,每吨差不多含氮0.5公斤、磷1.5公斤、钾20公斤。水土流失不仅减少了土壤中的氮、磷、钾主要养分,也减少了土壤中硼、锌、铜、锰、铁等微量元素含量。据测定,流失的坡耕地比不流失的梯田,微量元素要减少1/3~1/2,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地、植被等生态系统要素,导致生态失调,进而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4.淤积水库,堵塞河道 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水库、河道和渠道,影响水利发展和水利工程效益发挥。 5.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 由于水土流失造成河口、港口的淤积,致使航运里程和泊船吨位急剧降低,而且每年汛期由于水土流失形成的山体塌方、泥石流等造成的交通中断,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 6.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 水土流失不仅使洪涝灾害频繁,而且产生的泥沙与流失的氮、磷及化学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引起水库、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威胁到水利设施及其效益的发挥。 7.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下游河道,降低行洪能力,一旦上游来洪量增大,常引起洪涝灾害。 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措施 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 加强水土保持宏观战略研究 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科技水平 科学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 坚持退耕还林还牧 推广节灌技术 调整农业结构 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降雨地面物质组成和植被四个方面。 (1)地形:沟壑纵横,坡陡沟深的地形是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2)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3)土质:我国的黄土高原大部分地质疏松,雨水极易分解,抗侵蚀能力极低,造成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4)植被:植被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大部分的天然植被已经遭受破坏,加大了土壤侵蚀。 2人为因素: (1)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2)人口的增加与城市的发展由于人口的快速增加,加大了土地的载荷。 (3)掠夺性的开发与人为破坏植被引起风蚀和水土流失。 |
随便看 |
|
大学招生报考网高考复习资料大全提供高考语文、数学、英语、政治 、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文综、理综等高考复习资料,是高考复习及应试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