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招生报考 高考复习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汉字 | 2023四川省绵阳市重点中学高三文综历史高考适应考试试卷 | ||||||||||||||||||||||||||||||||||||||||||||||||||||||||||||||||||||||||||||||||||||||||||||||||||||||||||||||||||||||||||||||||||||||||||||||||||||||||||||||||||||||||||||
释义 | 2023四川省绵阳市重点中学高三文综历史高考适应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 1. ( 4分 ) (2021·绵阳模拟)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东西方的人类文化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其思想主题是“人类精神的觉醒”。以下思想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思想主题的是( ) A. “制天命而用之” 2. ( 4分 ) (2021·绵阳模拟)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是“计断九月”。唐化则是“岁终为断”。前者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后着则与水稻的成熟时节相适应。这反映了( ) A.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 3. ( 2分 ) (2021·蔡甸三模)唐中宗时,中亚粟特人的男装被改造为唐朝女性的时髦服装,女子穿胡服、戴胡帽的现象大量涌现。刘禹锡诗云:“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绮墀……垂带覆纤腰,安钿当妩眉。”这反映了当时( ) A. 外来文化成为思想主流 4. ( 4分 ) (2021·绵阳模拟)明清时期徽州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对地主而言,定额租比分成租更有利于规避风险。在《康雍乾时期休宁黄氏公堂租薄》《嘉道实际祁门廖姓租薄》等史料中,记录了近180年中89宗租田的情况,全部为定额租。据此可推斯,这一时期( ) A.徽州人地矛盾较为突出 5. ( 4分 ) (2021·绵阳模拟)1915年3月31 日,英国《泰泰晤士报)的记者说:“袁世凯的情形变得不容乐观。广东爆发反叛,都督对中央政府的效忠正开始变得愈来愈有中立的色彩。至于其他省份,表面上虽仍表示效忠政府,实际上,就算没有秘密地表现出敌意,也至少维持中立的立场,以图斡旋于各方之间。”这一报道( ) A.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有关 6. ( 4分 ) (2021·绵阳模拟)下表为1937-1943年间陕甘宁边区盐税收入统计情况。其中盐税占工商税收比重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日本残酷的经济掠夺 7. ( 4分 ) (2021·绵阳模拟).如图为切扎良1953 年创作的《农村风光》。在稻田里,人们有的低着头插秧.有的挑着担送秧,有的扶着镢头休息。该作品( )
A.宣传农业生产技术革新成果 8. ( 4分 ) (2021·绵阳模拟)1986年12月3日,薄一波在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表彰大会上强调:“个体劳动者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在今后几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内,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政策,是不会变的。”这说明当时中国( ) A.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 9. ( 4分 ) (2021·绵阳模拟)古希腊成文法中,法律规定多是关于”公民权"“国家政体”“国家机构”的内容,而古罗马及权利主体资格、物仪、债权、家庭、婚姻、收养的私法体系极为完备。两者的差异主要源于( ) A.立法主体的不同 10. ( 4分 ) (2021·绵阳模拟)马丁·路德号召德意志基督徒:“在尊严意识中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和责任,使他们依照自己的能力在德国民族中管理这些教士职位。”这一主张( ) A.使基督徒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11. ( 4分 ) (2021·绵阳模拟)《国家工业复兴法》是由联邦政府提出企业与政府合作,依靠工业的自治和自律来复兴工业的一次实验。1935 年,最高法院在审理“谢氏兄弟家禽公司诉合众国”案中,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根据其制定的各项行业法规立即被废除。《国家工业复兴法》被废除反映了( ) A.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12. ( 4分 ) (2021·绵阳模拟)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2004年,澳大利亚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4.25%,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己降到10.4%。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这种现象反映了( ) A.亚太各国合作应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5分,第16题15分,第17题15分) 13. ( 12分 ) (2021·绵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历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
(说明:140/343和155/337中的140、155指北方亩产量,343、337指南方亩产量) ——摘编自吴宾、 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14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十三五”期间,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 2%, 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升至95%,稳稳的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十三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满足了占全球近20%人口的粮食需求。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伟大成就。”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称赞到。 ——摘编自邱海峰 《1. 3万亿斤以上!“中国饭碗”稳稳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并简析造成明清粮食产量状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十三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及影响。 14. ( 15分 ) (2021·绵阳模拟)代长度,指的是孕有下一代所需要的时间长度,一般18~24年为一个新的世代;代际一般指的是代际关系或代际效应,代际形成的背后是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演变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中国代际划分的研究
——摘编自孟莹《有关“代”划分问题的相关研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论题,运用唯物史观对“建国后中国代际划分的研究”选取两代进行解读。(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5. ( 15.0分 ) (2021·绵阳模拟)[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以前,英国警察事务长期由地方教区和城镇管辖。1829 年,当时任内务大臣的皮尔捉出《都市警察法》,建立都市警察。由内阁大臣负责管理主管全国治安的内务部。1838 年王室委员会开始调查在各郡如何建立一支有效的警察力量。1839年在宪章运动高潮时,内务部授权四季法庭法官在郡以下的各区建立一支临时警察,但是临时警察的首领需要内务大臣任命,从各郡征收的地方税中支付临时警察的开支。1869年到1870年,部分选区把警察力量和郡的警察力量统一起来。在在工人阶级的运动威胁政权时,当局甚至曾运用刚刚出现铁路网、无线电报等方式亳不留情地加以镇压。 ——摘编自沈汉、 刘新成《英国议会政治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慨括英国警察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试评价英国警察制度改革 16. ( 15.0分 ) (2021·绵阳模拟)【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18年年初,整个协约国都沉浸在垂头丧气的灰色情绪中。一位英国爵士在与丘吉尔共进午餐时忧心忡忡地说:“如果这场战争再进行12个月,那么,企图消灭德国的我们反倒可能自取灭亡。”镇静而乐观的丘吉尔劝道:“我们必须战斗到底。谁知道德国人会在什么时候垮掉。”这段对话,完全反映了协约国内部自上而下对局势的忧虑。另一方面,他们的对头、掌握德国命运的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则在酝酿着光荣的胜利。 [美]约翰●托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协约国“垂头丧气”、德国“在酝酿着光荣的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来协约国获胜的关键是什么,并归纳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17. ( 15.0分 ) (2021·绵阳模拟)[选修四一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冼夫人是广东南部越族人。梁大同元年(535), 冼夫人二十四岁,与高凉(今广东阳江西)太守冯宝结为夫妻。南朝的梁、陈两代岭南的一些地方官都发动过叛乱,不听朝延命令,想把岭南变成独立王国。但是,他们的行为遭到冯家和冼夫人的坚决反对。每次叛乱发生,冼夫人都亲自率军平叛,配合朝廷重新安定了岭南。她立了大功,被陈朝册封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隋朝灭陈之后,冼夫人派孙子去迎接隋军开进岭南,隋朝名副其实地统一了全国。不久岭南又发生叛乱,冼夫人当机立断,派兵消灭了叛军首领。她又不顾高龄,陪同隋朝大臣走遍各地,召见参加叛乱的首领,让他们服从朝廷,不要分裂国家。隋文帝为冼夫人的举动赞叹,追赠冯宝为谯国公,冼夫人则被册封为谯国夫人。同时,“开谯国夫人慕府,置长史以下官属。听发部落六州兵马,若有机急,便宜行事”。 ——摘编自白寿彝 《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冼夫人受梁、陈、隋三朝重用的时代背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洗夫人的历史功绩。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 1.【答案】 A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时间“公元前500年前后”可知,“轴心时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 人类精神的觉醒”强调的是人的价值和作用,A项是春秋战国时期荀子的思想,强调的是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判断出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理解“ 人类精神的觉醒”的含义,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主张分析。 2.【答案】 A 【考点】西汉的灭亡与东汉的兴衰 【解析】【分析】粟是北方作物,水稻是南方作物,唐代财政年度计算与水稻成熟时节相适应,这说明当时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不断上升,A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3.【答案】 C 【考点】唐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唐朝女性争穿胡服、争戴胡帽,唐代文人以诗歌的方式对这一现象予以赞美,既说明唐朝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又可反映唐朝审美情趣呈多元化特征,故C项符合题意;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考生可根据材料“胡服何藏,仙仙登绮城······垂带覆纤腰,安钿当妩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4.【答案】 A 【考点】明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对地主而言,定额租比分成租更有利于规避风险”可以看出,定额租对地主有利,对租地农民不利;依据材料“近180年中89宗租田的情况,全部为定额租”可以看出地主主导租地方式,这说明徽州人地矛盾较为突出,地少人多,故A项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对地主而言,定额租比分成租更有利于规避风险”、“近180年中89宗租田的情况, 全部为定额租”的主旨,结合定额租的影响分析。 5.【答案】 D 【考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及护国战争 【解析】【分析】材料“至于其他省份,表面上虽仍表示效忠政府,实际上,就算没有秘密地表现出敌意”体现的是在袁世凯统治之下,地方政府同中央的关系是貌合神离,说明的是国内政治力量趋向重组,D项正确; 6.【答案】 D 【考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边区政府的盐税占工商税收比重不断降低,而盐税税款总体不断增加,说明边区经济得到了发展,与A无关系,排除A;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区的建设,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解放区经济发展的史实,准确解读表格信息。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7.【答案】 B 【考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1953年我国开始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村风光》 反映了农民在农业合作社的劳动情景,体现农民积极生产的劳动风尚,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53年创作的《农村风光》。 8.【答案】 B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个体劳动者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在今后几十年, 以至更长的时间内,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政策,是不会变的”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仍然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即说明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改革实效的发挥,故B项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个体劳动者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在今后几十年, 以至更长的时间内,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政策,是不会变的”,联系改革开放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分析。 9.【答案】 C 【考点】罗马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古希腊是民主政治城邦国家,因此涉及到公民权的内容较多,而罗马是共和国及帝国,因.此涉及物权、债权、家庭、婚姻、收养的私法较多,这反映的是二者的社会发展状况不同,C项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法、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公民权”“国家政体”“国家机构”“古罗马法涉及权利主体资格、物权、债权、家庭、婚姻、收养的私法体系极为完备”。 10.【答案】 C 【考点】宗教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主张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和责任,在德国民族中管理这些教士职位,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他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建立民族教会的思想,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故C项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的主旨,结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从民族国家形成角度分析。 11.【答案】 D 【考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最高法院的裁决是遵从宪法原则,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制约政府,排除A;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学近代经济思想,准确解读材料中的做法。 12.【答案】 C 【考点】经济全球化 【解析】【分析】对发展中成员和发达成员作出不同的降低关税的规定,是尊重差异和从实际出发的表现,有助于推动亚太区域的合作和发展,故答案为C项; 【点评】本题考查亚太经济合组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澳大利....降至4.25%, 中国....降到10.4%”。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5分,第16题15分,第17题15分) 13.【答案】 (1)特点:粮食总产量呈上升趋势,至明清达到高峰并相对稳定;亩产量逐渐增加,至隋唐以后北方亩产量相对稳定;至宋以后南方亩产量增加,且超过北方。 原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成熟:明朝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政治统一,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大幅增长。
影响:增加了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维护了社会稳定; 为缓解世界粮食危机做出了重要贡献。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 【解析】【分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国历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粮食总产量呈上升趋势,至明清达到高峰并相对稳定;亩产量逐渐增加,至隋唐以后北方亩产量相对稳定,至宋以后南方亩产量增加,且超过北方。原因:结合所学可从造成明清粮食产量状况的原因是:耕地面积不断增加;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成熟;明朝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政治统一 ,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大幅增长等方面概括。 【点评】(1) 本题考查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存与食品安全,需结合中国古代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及造成明清粮食产量状况的原因来解答。 14.【答案】 示例论题:同代人的心理和行为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密切相关,会有大致相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论述: 50后经历过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文化大革命”时期,拥护民主和法制,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埋头苦干,生活朴素。 60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时期,有机会在恢复高考后接受高等教育,苜先把握住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比较务实、社会责任感较强。 70后经历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伴随着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成长起来,注重理想,善于创造。 80后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经历了改革开放、高等教育的发展,学历校高,受中国经济腾飞和生活巨变的影响,积极向上、追求自由平等。 90后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于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生活条件优越,自我意识较强,与众不同。 结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任答1点1分)建国后中国代际划分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人与人的相互理解,有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有利于国家调动不同代际的人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考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唯物史观对“建国后中国代际划分的研究”选取两代,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建国后中国代际划分的研究,体现了每个时期的出生年代、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可以选择同代人的心理和行为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密切相关,会有大致相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角度,结合代际形成的时代背景分析回答。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点评】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变迁。解题的关键是抓住主题“建国后中国代际划分的研究”,正确分析表格信息,得出材料体现了每个时期的出生年代、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由此提出观点,结合相关知识对观点进行解读即可。 15.【答案】 (1)特点:与工人阶级斗争密切相关;通过立法的方式推进;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权力由地方逐渐收归中央;充分调研,逐步推进。 【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1)特点:根据材料“1839年在宪章运动高潮时,内务部授权四季法庭法官在郡以下的各区建立一支临时警察”可知,警察制度改革与工人阶级斗争密切相关;根据材料“829年,当时任内务大臣的皮尔提出《都市警察法》,建立都市警察”可知,通过立法的方式推进;根据材料“在在工人阶级的运动威胁政权时,当局甚至曾运用刚刚出现铁路网、无线电报等方式毫不留情地加以镇压”可知,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根据材料“但是临时警察的首领需要内务大臣任命,从各郡征收的地方税中支付临时警察的开支”可知,权力由地方逐渐收归中央;根据材料“1838年王室委员会开始调查在各郡如何建立一支有效的警察力量”和警察制度改革进程可知,改革建立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逐步推进。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警察制度改革。(1) 主要考查英国警察制度改革的特点,依据材料逐句分析概括; (2)主要考查对英国警察制度改革的评价,依据材料,结合改革的内容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 16.【答案】 (1)原因: 1917年,协约国集团已精疲力尽;俄国因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协约国实力遭到打击;俄国退出一战后,德国可以避免东西两线作战,德国将领正集中兵力加强西线进攻;希望尽快取胜。 重要因素:国力的强弱:军事战略是否得当:武器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解析】【分析】(1) 关于原因:依据材料“如果这场战争再进行12个月,那么,企图消灭德国的我们反倒可能自取灭亡”信息并结合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归纳如下:1917年,协约国集团已精疲力尽;俄国因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协约国实力遭到打击;俄国退出一战后,德国可以避免东西两线作战,德国将领正集中兵力加强西线进攻,并希望尽快取胜。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 本题考查一战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如果这场战争再进行12个月,那么,企图消灭德国的我们反倒可能自取灭亡”等信息并结合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17.【答案】 (1)南北朝长期对峙使得南方政权难以有效控制岭南地区;岭南地区不断发生叛乱;大量北人南迁,南方的开发;中原文化在岭南的传播 【考点】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解析】【分析】(1 )根据材料“梁、陈两代岭南的一些地方官都发动过叛乱,不听朝延命令“”不久岭南又发生叛乱,冼夫人当机立断,派兵消灭了叛军首领"等信息可得出岭南地区不断发生叛乱;根据材料“梁、陈两代岭南的一些地方官都发动过叛乱,不听朝延命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动荡、分裂时期,南北朝长期对峙使得南方政权难以有效控制岭南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放和中原文化在岭南地区的传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与理解能力。具体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归纳。
试卷分析部分 1. 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2. 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3. 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4. 试卷知识点分析
|
||||||||||||||||||||||||||||||||||||||||||||||||||||||||||||||||||||||||||||||||||||||||||||||||||||||||||||||||||||||||||||||||||||||||||||||||||||||||||||||||||||||||||||
随便看 |
|
大学招生报考网高考复习资料大全提供高考语文、数学、英语、政治 、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文综、理综等高考复习资料,是高考复习及应试的有利工具。